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多部委制定企业“黑名单” 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2014-09-24 07:119650

    违法企业将变成过街老鼠。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多个部委正在制定违规、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

    其中国家质检总局目前正在抓紧制定质量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预备将存在着主观故意,严重违反产品质量相关法律法规的生产企业纳入“黑名单”管理。

    国家食药总局也在抓紧出台“黑名单”的管理制度,预备对严重失信的信息以及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和“黑名单”信息对外公开。

    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外资局局长马夫透露,中央各个部委都在制定与自己行业管理相适应的“黑名单”制度,而且在国家发改委的牵头下,工商总局也在构建这样一个联合惩戒的机制。

    “相信随着我们联合机制的推进,诚信建设会有一个新的局面,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一定会形成。”他在9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多部门实施企业黑名单制度,是国家实施简政放权改革、降低创业门槛、强化事后监管措施的一个表现。今年1-8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00多万户,其中3-8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

    目前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在部分地区实施了企业年度报告公示的试点,要求企业向社会公示经营信息。其中湖北、辽宁企业选择自愿公示的企业分别占到总数的百分之二三十。

    而未来没有公示的有可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3年不公布的将纳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录,即黑榜,并向全社会公布。这项制度从下周的10月1日起,将在全国正式实施。

    清华大学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施天涛认为,企业黑名单制度是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不是一种直接性处罚,而是在信息发布平台中,让公众和社会投资人通过公示的信息自行决定。“这种监管方式更接近市场化的监管。”

    酝酿企业黑名单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指出,目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在抓紧制定质量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将存在着主观故意,严重违反产品质量相关法律法规的生产企业纳入“黑名单”管理,并向社会通报,加强企业信用约束,加大企业失信成本。该办法正在抓紧制定之中。

    “社会要求加大对质量违法企业惩罚力度的呼声很高,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对于违法违规企业有很大的威慑惩戒作用,对其他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警示教育。”他说。

    另据了解,国家食药总局也在制定抓紧出台“黑名单”的管理制度,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不良信用信息,主要是严重失信的信息以及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和“黑名单”信息的公开工作。

    该部门已经在婴幼儿奶粉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信用评级试点,探索建立“一户一档”信用主体责任追溯体系和“红黑名单公示制”。

    国家食药总局稽查局局长毛振宾指出,下一步对严重失信的食品药品的生产经营者采取加大监督检查,产品抽样检验频次,禁止企业责任人从事食品药品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措施。

    此前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在各地开始实施企业年报公示制度的试点。从今年10月1日起,按照规定不在预定时间公布企业信息,以及存在虚假,或者无法找到联系人等,将被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3年仍不改的将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录。

    马夫指出,一般而言,企业公示年度报告和相应的信息,这对企业经营有利。目前试点的结果是,湖北辽宁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企业选择了公示。

    “对于某些经营信息,有的企业公示了,我们的社会公众就觉得这个企业肯定经营得不错;你没公示,可能资产状况、纳税情况包括销售情况等等一系列的情况,包括担保的情况,不敢公示,别人就会对你的信用进行考虑。”他说。

    联合惩戒黑榜企业

    马夫也透露,在国家发改委的牵头下,各个部门也在构建这样一个联合惩戒的机制。

    这种联合机制是,一旦企业被某部门的系统列入黑名单,则在其他领域将受限。

    据悉,《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23条已经规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出让等方面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名单的企业进行限制和禁入,而且也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联动的信用约束机制。

    马夫解释道,依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就包括有良好的商誉和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当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就属于《政府采购法》里规定禁入的情形。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一旦企业被列入到了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原先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在3年内不能再重新注册企业,变为新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类似的情况,在药品领域也存在。国家食药总局稽查局局长毛振宾指出,下一步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严重失信者的联合惩戒力度。

    国家食药总局也与有关部门联合建立惩戒制度,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食药监管部门,将联合相关部门采取惩戒措施,在企业的登记变更、金融融资授信、政府招标采购、公开项目的申请、土地税务、进出口业务等方面进行限制,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清华大学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施天涛认为,企业违法违规,该接受何种处罚就接受相应部门的处罚。把名单公布出来,造成企业信息的污点,这本身就可以对企业进行约束。

    “针对企业直接的违法行为,信息公示不可能只有黑名单,肯定也有相应行政处罚、民事责任来配合黑名单制度。”他表示。

责任编辑:张娣

【慧聪资讯手机客户端下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医疗器械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二者的具体区别在哪?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软件包括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两大类。独立软件是指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附件的软件;软件组件则是指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部件、附件组成的软件。接下来我们就从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的特征入手,对二者间的区别进行梳理。独立软件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具有一个或多个医疗用途;2)无需医疗器械硬件即可完成预期用

0评论2023-10-19545

血常规检验总是存在干扰怎么办?别慌!这个指标可以判断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仅受到标本采集、性能及操作者个人因素影响外,同时与血液标本自身的干扰因素相关,诸如脂血、黄疸、溶血等因素。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有的时候只注意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值异常,而忽略了MCHC这个指标。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规则,MCHC≥参考范围上限20g/L时,需要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RBC凝集

0评论2023-03-18558

医疗器械常见问题解答
1、什么是医疗器械?根据国务院2000年1月4日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0评论2023-02-09465

医疗器械的常见故障与维护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如何确保医疗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众所周知,医疗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离不开先进的医疗器械,因此,科学、合理的应用医疗器械,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各医疗卫生单位对其给予高度重视。1 、我国医疗器械现状及原因分

0评论2023-02-09460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注意的6大问题
随着全国《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的贯彻实施,医疗器械行业正面临着大洗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被检查的医疗器械企业超过2万家,而其中被责令整改、罚款、停产、注销生产许可的医疗器械企业远超5千家,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监管层面的高度重视,也暴露出了医疗器械企业的众多弊端和问题。在例行检查、跟

0评论2023-02-0940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自21世纪起,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同时,人们对品质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包括健康意识也随之增强,推动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4至2018年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高速发展态势,预计2022年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0亿元。那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有哪三方面问题?未来向何方发展?截至目前,就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中国

0评论2023-02-09444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出问题谁负责?
在医疗机构向患者出售药物或者医疗器械时,应视为医疗机构扮演了产品销售者的角色。根据《产品质量法》43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像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当然,应当说明的是,在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中,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有关责任的承

0评论2023-02-09395

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与质量事故、医疗事故的区别(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是由于产品的设计缺陷、已经注册审核的使用说明书不准确或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但其产品的质量是合格的。(2)医疗器械质量事故主

0评论2023-02-09357

如何解决医疗器械销售过程中的难题
医疗器械销售企业还面临很多问题,想要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并非易事,还需要专业的销售解决方案,百会在医疗器械行业大发展之际找到商机,致力于为销售企业提供应对销售难题的解决方案,百会对医疗器械在销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企业可以正视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业绩的提升。医疗器械销售企业面

0评论2023-02-0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