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松绑房贷消息频传 工行建行口风紧 农行中行有“暗示”

2014-09-25 07:137920

    

上周以来,市场关于四大行将放松限贷的传闻不断发酵,虽然央行及四大行对于传闻内容没有肯定性的公开定论,但四大行也并没有否认传闻。

昨日,农行“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套和改善型住房消费领域的合理信贷需求”及中行“授权当地分行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适时调整相关政策”,似乎与放松限贷的传闻“不谋而合”,显然,两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政策已经出现明显的松动。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接触的多位地产界人士则更倾向于相信传闻为真。

农行中行明显松动

9月24日,农行给出了信息相对丰富的回应,称“将顺应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加大房地产信贷投放力度,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套和改善型住房消费领域的合理信贷需求”。

农行还表示:“将加快贷款审批和发放速度,提高服务效率。持续优化房地产开发贷款信贷结构,积极支持安居工程建设,做好相关领域金融服务工作。”

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农行提出的优先满足改善型住房消费贷款比较值得推敲,似乎与放松限贷的传闻有些吻合。

9月24日,中行也表示,积极支持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近日关注到媒体报道部分城市放松或取消了商品房限购政策,中行总行已授权当地分行可以按照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对不同的购房需求采取差异化策略,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支持居民合理购房需求。”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截至本周三(9月24日),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极少数城市还在执行限购政策,而已经放松限购的城市多从税费、首套房认定标准等方面支持当地房地产行业。

“中行是授权当地分行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很显然,如果部分城市的首套房认定标准出现了变化,那么银行也将会执行地方政府出台的新标准,这将降低改善型购房的资金门槛。”北京一家房产销售公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已经有多个城市出台了“认房不认贷”的政策,青岛市近日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其中关于松绑限贷的政策规定:“出售唯一住房又新购住房的居民家庭偿清原购房贷款后,再次申请住房贷款的,按首套房贷认定。”

就在青岛之前,福州市也发布了《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意见》,对首套房的认定标准作出调整。根据福州市最新规定:“购房人偿清购房贷款后,再次申请贷款购房的,按首贷认定。金融机构在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方面按照政策规定的低限执行。”“居民家庭拥有的住房套数只在购房所在地房屋登记机构查询。”

工行建行不肯定不否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情况显示,与7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8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1个。

多地政府在放松限购的政策中也多呼吁,各商业银行要增加住房开发贷款供应,并向总行积极争取开发贷款额度,优先保障普通商品住房开发项目合理资金需求,进一步提高开发贷款授信审批效率。

此外,除中行和农行之外,工行和建行既未肯定也未否定。工行回应称,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导向,一直以来积极支持个人住房和房地产开发的合理信贷需求。正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相关政策的调整,并将及时做好相关信贷政策的衔接,不断完善相应的金融服务。

建行也回应称,将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的自营性业务和以公积金为主的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相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为居民大众安居、改善住房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持。住房信贷政策的出发点是支持自住、抑制投资投机,具体执行时应从实际出发,考虑合理需求,建议应将完善差别化住房政策提上日程,进一步明确和规范首套房贷支持的范围、条件和标准,切实满足居民家庭购买自住和改善型住房的贷款要求。

虽然此前也有传闻称,兴业银行已率先放开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即以家庭为单位,如果之前买过房但是贷款已还清,现在买房就算首套房。

但兴业银行随后回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相关报道失实,目前兴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客户准入条件和信贷政策未进行调整。

至于当前“认房认贷”政策转为“认房不认贷”之后对购房者的影响,上述房产销售公司负责人表示:“影响最大的将是改善型住房需求,因为首付将从原来的六成或者七成降低到三成,贷款利率也将执行首套房标准,购房门槛大幅降低,但这一政策的改变对无房无贷的首套房购房者并无明显影响。”

房地产市场直接影响整体经济形势,瑞银和汇丰最新发布的研究均认为,房地产下行成为拖累中国经济的最大因素。

瑞银分析报告认为,各地的放松限购并不能扭转现在的颓势,因为限购主要是针对投资性住房,而投资性需求因经济因素在减弱。

责任编辑:张娣

【慧聪资讯手机客户端下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医疗器械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二者的具体区别在哪?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软件包括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两大类。独立软件是指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附件的软件;软件组件则是指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部件、附件组成的软件。接下来我们就从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的特征入手,对二者间的区别进行梳理。独立软件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具有一个或多个医疗用途;2)无需医疗器械硬件即可完成预期用

0评论2023-10-19545

血常规检验总是存在干扰怎么办?别慌!这个指标可以判断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仅受到标本采集、性能及操作者个人因素影响外,同时与血液标本自身的干扰因素相关,诸如脂血、黄疸、溶血等因素。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有的时候只注意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值异常,而忽略了MCHC这个指标。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规则,MCHC≥参考范围上限20g/L时,需要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RBC凝集

0评论2023-03-18558

医疗器械常见问题解答
1、什么是医疗器械?根据国务院2000年1月4日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0评论2023-02-09465

医疗器械的常见故障与维护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如何确保医疗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众所周知,医疗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离不开先进的医疗器械,因此,科学、合理的应用医疗器械,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各医疗卫生单位对其给予高度重视。1 、我国医疗器械现状及原因分

0评论2023-02-09460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注意的6大问题
随着全国《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的贯彻实施,医疗器械行业正面临着大洗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被检查的医疗器械企业超过2万家,而其中被责令整改、罚款、停产、注销生产许可的医疗器械企业远超5千家,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监管层面的高度重视,也暴露出了医疗器械企业的众多弊端和问题。在例行检查、跟

0评论2023-02-0940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自21世纪起,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同时,人们对品质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包括健康意识也随之增强,推动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4至2018年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高速发展态势,预计2022年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0亿元。那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有哪三方面问题?未来向何方发展?截至目前,就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中国

0评论2023-02-09444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出问题谁负责?
在医疗机构向患者出售药物或者医疗器械时,应视为医疗机构扮演了产品销售者的角色。根据《产品质量法》43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像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当然,应当说明的是,在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中,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有关责任的承

0评论2023-02-09395

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与质量事故、医疗事故的区别(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是由于产品的设计缺陷、已经注册审核的使用说明书不准确或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但其产品的质量是合格的。(2)医疗器械质量事故主

0评论2023-02-09357

如何解决医疗器械销售过程中的难题
医疗器械销售企业还面临很多问题,想要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并非易事,还需要专业的销售解决方案,百会在医疗器械行业大发展之际找到商机,致力于为销售企业提供应对销售难题的解决方案,百会对医疗器械在销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企业可以正视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业绩的提升。医疗器械销售企业面

0评论2023-02-0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