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自主品牌销量十二连跌 政府无奈恢复补贴

2014-09-23 08:291460

    “部分消费者这几天也向我们咨询节能补贴的事情,大家还是很关注的。”一位比亚迪经销商人士告诉记者。

    可以说,于9月11日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环保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第一批)》,超过160款车型中,超过六成都是自主品牌,这被业界普遍认为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下跌12个月之后反弹的信号。

    之所以业界对其充满期待,源于2009年,相关政策的发布带动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时隔一年再次开始实施的汽车节能补贴政策,也是政府拉动经济、扶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措施之一。

    “这是好事,去年就不应该取消补贴,回过头来看就是折腾。”吉利汽车销售总经理孙晓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换言之,如果去年没有取消补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也不会下滑的如此严重。

    不过,此时非彼时,汽车行业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样3000元的补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多大值得商榷。对此,汽车行业资深专家张志勇告诉记者,2009年的补贴政策是和汽车下乡、减免购置税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3000元补贴与现在的3000元补贴相比,作用还是很大的。“现在的市场环境和当时不一样,不过,补贴还是有作用的,但是不大。”

    “十二连跌”政府出手

    回想自主品牌的发展,可以用“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形容。十几年来,自主品牌距离弯道超车的梦想是越来越远了,目前看来,只能依靠新能源汽车。除此之外,保住现有的饭碗也开始出现了困难,从去年9月份至今,自主品牌在市场份额方面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4.51万辆,同比增长5.6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13%,比上年同期下降0.99%。轿车方面的下滑态势更为明显,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7.79万辆,同比下降21.09%,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53%,比上年同期下降5.55%。

    在此背景下,断开近一年的汽车节能补贴再次恢复。第一批节能环保汽车推广目录中,超过160款车型中,超过六成都是自主品牌,涉及江淮、长安、奇瑞、比亚迪、吉利等多家自主品牌车企。

    对此,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恢复政府补贴是正常的,也是拉动经济和扶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措施之一。”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恢复政府补贴肯定有作用。然而,想要根本扭转自主品牌的现状不能依靠临时的政策,还要有长期法规,同时,也不能仅仅体现在购买环节,还要在使用环节有相关政策。”中航汽车副总经理周世宁表示。

    可以说,恢复补贴对于车企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回顾2009年,当年推出的汽车产业调整政策,对1.6L及以下排量汽车减免购置税,同时提供政府补贴,更为关键的是,汽车下乡政策的实施,成为当年自主品牌繁荣的几大关键因素。2009年,国内新车年销量达到135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共销售780万辆左右,占新车销售总量的60%。

    自主品牌优胜劣汰难避免

    政府恢复节能补贴之余,就在前几日发布的首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涉及的11家纯电动乘用车生产商中,9家都是自主品牌,目录中涉及的绝大多数车型多为自主品牌。

    可以说,政府也在想方设法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不过,自主品牌练好内功仍是关键。“购买自主品牌的还是少数,国家的补贴有些帮助,价格当然是越便宜越好,但是帮助也不会太大,多数人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购车。”上述经销商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张志勇认为,现在的自主品牌面临的是合资品牌的逐步下探,产品不仅开始向三线、四线城市下沉,而且下沉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深。产品当中,1.6L排量以下的车型越来越多,部分外资品牌也可以享受到补贴的政策。自主品牌所能够在这个政策中享受到的好处已经被冲淡了,不能成为自主品牌扭转命运的关键因素。

    此次补贴目录中,本田飞度、丰田雷凌以及大众的部分车型也在其中,不过,与自主品牌相比,占比很小。

    在张志勇看来,接下来的自主品牌除了继续完善产品质量之外,还要加速优胜劣汰的过程,淘汰部分品牌。“这是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也是必然结果。政府要放手,让一部分品牌死掉。没有这个过程,自主品牌不可能发展起来。”

    走出连跌仍需一段时间

    虽然中国的汽车市场仍在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以往自主品牌长袖善舞的中低端市场,尤其是10万元以下车型的市场,已经开始被合资品牌占领。外资品牌价格的下探,加剧了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间的竞争。

    “如果自主品牌发展的不是太快,就会留下更多发展的时间,合资的下探也不会那么快。

    自主品牌发展太快刺激到了合资品牌,加速推出了更低价格的车型。”有分析人士认为。

    他表示,其实,自主品牌的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只是这个提升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相对固化,改变这种认可是需要时间的。

    “自主品牌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市场份额还可能会继续下滑。”张志勇表示。

责任编辑:张娣

【慧聪资讯手机客户端下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医疗器械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二者的具体区别在哪?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软件包括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两大类。独立软件是指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附件的软件;软件组件则是指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部件、附件组成的软件。接下来我们就从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的特征入手,对二者间的区别进行梳理。独立软件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具有一个或多个医疗用途;2)无需医疗器械硬件即可完成预期用

0评论2023-10-19545

血常规检验总是存在干扰怎么办?别慌!这个指标可以判断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仅受到标本采集、性能及操作者个人因素影响外,同时与血液标本自身的干扰因素相关,诸如脂血、黄疸、溶血等因素。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有的时候只注意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值异常,而忽略了MCHC这个指标。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规则,MCHC≥参考范围上限20g/L时,需要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RBC凝集

0评论2023-03-18558

医疗器械常见问题解答
1、什么是医疗器械?根据国务院2000年1月4日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0评论2023-02-09465

医疗器械的常见故障与维护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如何确保医疗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众所周知,医疗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离不开先进的医疗器械,因此,科学、合理的应用医疗器械,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各医疗卫生单位对其给予高度重视。1 、我国医疗器械现状及原因分

0评论2023-02-09460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注意的6大问题
随着全国《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的贯彻实施,医疗器械行业正面临着大洗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被检查的医疗器械企业超过2万家,而其中被责令整改、罚款、停产、注销生产许可的医疗器械企业远超5千家,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监管层面的高度重视,也暴露出了医疗器械企业的众多弊端和问题。在例行检查、跟

0评论2023-02-0940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自21世纪起,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同时,人们对品质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包括健康意识也随之增强,推动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4至2018年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高速发展态势,预计2022年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0亿元。那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有哪三方面问题?未来向何方发展?截至目前,就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中国

0评论2023-02-09444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出问题谁负责?
在医疗机构向患者出售药物或者医疗器械时,应视为医疗机构扮演了产品销售者的角色。根据《产品质量法》43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像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当然,应当说明的是,在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中,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有关责任的承

0评论2023-02-09395

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与质量事故、医疗事故的区别(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是由于产品的设计缺陷、已经注册审核的使用说明书不准确或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但其产品的质量是合格的。(2)医疗器械质量事故主

0评论2023-02-09357

如何解决医疗器械销售过程中的难题
医疗器械销售企业还面临很多问题,想要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并非易事,还需要专业的销售解决方案,百会在医疗器械行业大发展之际找到商机,致力于为销售企业提供应对销售难题的解决方案,百会对医疗器械在销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企业可以正视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业绩的提升。医疗器械销售企业面

0评论2023-02-0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