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为何中国银行业是全球最赚钱的?

2014-09-09 06:199110

    自从有关央企负责人要被减薪的消息传出来后,银行薪酬是最焦点的。周末消息: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银行员工收入主要靠绩效奖金,商业银行高管普遍存各种隐性福利,不输薪酬收入。

    过去的2013年,A股16家上市银行共为管理层发放了4.8亿元薪酬。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年报均公布了高管的固定部分薪酬,其董事长平均为103.73万元。这一数字应该还是保守的,但也远超过了很多中低阶层从业者的收入水平,更是比其他国企董事平均72万的年薪高出近50%的水平。

    当然,金融系统的高管其高收入以及甚至远超收入水平的隐性福利已经不再是秘密。除了“明面”上的工资奖金,不少银行还普遍设有行长特别津贴、报销买卡等“职务消费”,额度不输薪酬收入。某股份制银行在审计中甚至曾被查出用虚假发票报账近6000万元,套取现金大部分用于发放奖金等“隐性福利”。

    金融行业为什么有如此高的福利?无非就是这个行业太能赚钱了。

    按最新公布的A股统计,16家上市银行共赚6849亿元,远超另外2521家非金融上市公司净利之和。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稍微想想就能明白,就目前的中国银行业而言,其80%收入来源于利差,这个利差水平,央行规定的数值是3%-3.5%。但实际这个只有地方政府、央企才能享受得到。大部份民营企业的存贷利息差能达到6-7%。

    这种利差收入,相比国外来说,简直是太夸张了。这导致咱们的银行并没有为实体经济的增长创造太大贡献,而是在一存一取之间形成了社会财富转移。本来,实体经济才是创造社会利润财富蛋糕的主体,但咱们的银行高利差,却让银行成为了吸纳实体经济“剩余价值”的剥削阶层。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利差,在美国、香港等地,被严格控制在0.5%以下的水平。而咱们的这些银行却敢于以如此巨大而无理的利差收入作为收入主体。

    发达地区的这些银行,利差很小,银行间比的是服务。而咱们的银行,比的是什么?都是一些粗放的考核数字,比如谁拉的存款多,谁卖了多少理财产品,谁接待了多少客户。这导致了咱们的银行本质就是:疯狂的拉存款,疯狂的放贷,反正有稳定的息差在呢。又有多少银行想着为百姓服务呢?

    咱们的银行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这么牛?

    原因很简单——这些银行有靠山。企业要借钱,只能找国有银行,因为只有国有银行才能弄到额度。而对于商业银行,尽管同样享受高利润,但多少活得不自在——首先要听话,要把钱贷给地方政府、支持地方GDP发展;其次要贷给国企买地卖地、搞房地产;最后实行低利率,以保证国债发行的低收益率。

    拥有体制内政府背景的银行,做着高利贷模式的利差买卖。而这种买卖的唯一结果就是慢慢使得实体经济企业失去生产积极性,逐渐走向衰退凋敝,最终反过来使得银行的利润也开始下滑走低。

    这种预期并不遥远——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中,有5家的净利润增速已跌至个位数,其中,交行最低为5.59%,接下来依次是光大银行6.22%、工行7.05%、中信8.06%、建行9.15%。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则被保持在10%以上。

    体制限制自有商业发展,而体制内的亲儿子模式,又催生出了畸形的发展形态。于是随着实体经济的滑落和商业银行利润的缩水,银行与实体经济进入了恶性循环——前者不放弃利差,后者唯有扛着高利差残喘。所以大家才看到,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在快速上升。而与此同时,强调着服务和用户体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则快速的攻城略地。

    对于中国而言,体制与经济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看来,中央在经济的低谷时期,将矛头直指体制改革,并非是一步闲棋。

    说到底,想要扭转国企的盈利困境和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盘剥,就必须改革其运营模式,而运营模式的困局背后,则恰恰是体制因素的症结。

责任编辑:张娣

【慧聪资讯手机客户端下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国家药监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本报北京7月10日电(记者陈海波)2023年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10日在京启动。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徐景和在启动仪式上透露,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诸多高端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公众健康权益得到更好保障。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主营业收入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0评论2023-08-14657

2023年Q2数字化X射线诊断系统(DR)招投标报告
总体情况  据MDCLOUD(医械数据云)统计,在2023年第二季度,共收集532条数字化X射线诊断系统(DR)中标数据,涉及382家采购单位和28个品牌商。  中标趋势  2022年第二季度至2023年第二季度数字化X射线诊断系统(DR)招投标市场规模变化如下所示,其中,数字化X射线诊断系统(DR)2023年第二季度中标金额同比增长19.6

0评论2023-08-14571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
卫生健康委药监局关于印发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8〕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0号),为规范和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管理,制定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

0评论2023-08-03526

2023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将于8月29日召开
2023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将于8月29日-31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举办。本次展会由深圳市医学会、上海聚亿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聚亿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展会致力为我国相关行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展会现场将呈现医疗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参加展会将获得前沿行业资讯,丰富的相关资源以及

0评论2023-08-0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