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心脏支架9倍暴利催生滥用:国外用3个国内用10个

2014-09-02 06:221000

    国外很少有病人需要3个以上支架,可国内5~10个支架的也常见,支架滥用,血管成了“钢铁长城”

    2014年8月16日,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的会议称,将建立三甲医院主动使用国产医疗设备激励机制。

    人们期望国产医疗器械逐渐取代进口,但这仍需时日。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是高端医疗器械70%以上的市场被外资企业占据。跨国企业GPS(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家企业的业内简称)拥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

    让人稍感舒心的是,在心脏支架这个细分行业,国产产品已经反转。但是,这个领域也存在种种乱象,包括核心部件采购依赖国外等不确定性风险。

    小支架,大需求

    中国在1984年完成第一例冠状动脉介入术(PCI)。1984年至1996年PCI只能由少数医院的少数医生开展,到1996年,超过半数PCI中植入了支架。1997年至2001年,PCI年增速达到30%,开展PCI的医院超过200家。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约为2.9亿,每年有350万人致死。近年这组数据相较前几年又有显著增长。

    植入支架成为心血管病临床治疗常见手段之一。中国医疗外科植入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PCI是2万例,2011年已有40万例。按照每台手术平均使用约1.6个支架推算,这一市场潜力巨大。

    一些心脏支架上市公司最常引用的数据是:目前,全球每年PCI超过200万例,使用支架系统超过320万套;中国每年近40万例PCI,但还有近95%的心肌梗塞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与美国、日本相比,中国每年完成PCI病例数还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PCI尽管发展了好几代产品,依然存在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血栓等风险,但在中国市场上心脏支架似乎已成刚性消费。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PCI病例将逐年增长。

    新医改之后,基层医疗卫生市场扩容,加之卫生部允许二级医院开展PCI,医疗器械企业开始向基层扩展。帮助基层医院建立介入导管治疗室,提供血管造影机等诊疗设备,甚至为基层医院牵线三甲医院专家?一些医疗器械公司开始深度占领基层医院市场。

    然而,有说法称,真正需要介入治疗的病人约占20%。中国对于PCI适应证有严格界定,但未能遏制支架介入年均30%的高速增长。

    存在过度医疗

    冠心病由疑难重病变成高治愈率疾病,无疑是一个飞跃,其中心脏搭桥术和心脏介入术功不可没。但是,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过度医疗,尤其是新技术、新产品的滥用更为严重。

    2010年3月10日,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说,美国有近半数不该放心脏支架的病人被放了支架。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说,中国滥用心脏支架问题并不比美国乐观。心脏支架一半不靠谱,有些产品的暴利高达9倍。国外很少有病人需要3个以上支架,可国内5~10个支架的也常见,支架滥用,血管成了“钢铁长城”。

    除了花样翻新的过度手术,还潜藏着非法销售、无手术资质医生非法手术等乱象。

    于是,心脏支架开始被质疑。2013年,北京市启动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检查,以“规范大型设备和高值耗材的使用”。

    挤掉价格水分

    2004年前后,国内冠脉支架系统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垄断,每例患者支架费用在6万元左右,2009年前后降到1.8万元,这几年进一步下降。

    国产支架的主要优势在于价格,患者使用国产支架可比国外产品节约1/3左右诊疗器械费。国外产品也因此长期集中占据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市场,国产产品则在小城市和基层医院突破。

    在现行医疗体制中存在灰色交易,各中间环节巨大的营销费用也转嫁到患者身上。有销售人员曾现身说法:“我们一般会留出最高到45%的医院和医生回扣。”

    这就导致目前价格仍被认为过高。2013年,针对包括心脏支架在内的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过高问题,中央领导曾经过问。

    中央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针对医疗器械的一系列政策、言论,此后更加立场明确。比如,2013年初中央六部门发布《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下称《规范》),其中明确规定高值医用耗材必须全部集中采购。

    这项措施,直接降低了心脏支架的价格。

    国内某主营心脏支架的上市公司高管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目前外企支架进医院前的价格为1.7~1.9万元,国产支架只有约9000元。尤其是现在各省集中招标采购,又将价格砍了10%左右。”

    国产优势并不稳固

    “国产支架产品在核心过程把控方面仍欠缺经验,还处在‘试错’阶段,对产品细微之处的差异还没有完全理解,这导致产品质量均一性尚在完善中。”中国医药(12.15,0.13,1.08%)保健品商会医械部主任蔡天智对本刊记者表示。

    http://d1.sina.com.cn/pfpghc/85aec86710a945f69d00b6b31412e596.png

    医疗器械具有天然垄断性,后来者如果无创新技术突破,很难分得一杯羹。同时,新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将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国外企业由于产品更新不及预期,或者产品利润下降,可能选择退出,等研发或收购到创新产品后重新杀回。

    强生公司于2003年率先在美国上市第一个药物释放型动脉支架以来,销售增长一度狂飙,2005年达到全球51亿美元的销售峰值。2006年以强生产品为代表的药物释放型动脉支架快速替代传统金属支架,占领全球89%的市场份额。

    整体而言,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国产支架在药物及载体选择、释放技术,以及抛光加工、药物涂覆等工艺技术上还存在差距。但是,在支架设计、尺寸规格、操作方便程度,以及支架与输送系统集成等方面,国产支架更适应国内患者临床需求。

上一页12下一页在本页显示剩余内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医疗器械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二者的具体区别在哪?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软件包括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两大类。独立软件是指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附件的软件;软件组件则是指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部件、附件组成的软件。接下来我们就从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的特征入手,对二者间的区别进行梳理。独立软件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具有一个或多个医疗用途;2)无需医疗器械硬件即可完成预期用

0评论2023-10-19545

血常规检验总是存在干扰怎么办?别慌!这个指标可以判断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仅受到标本采集、性能及操作者个人因素影响外,同时与血液标本自身的干扰因素相关,诸如脂血、黄疸、溶血等因素。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有的时候只注意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值异常,而忽略了MCHC这个指标。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规则,MCHC≥参考范围上限20g/L时,需要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RBC凝集

0评论2023-03-18558

医疗器械常见问题解答
1、什么是医疗器械?根据国务院2000年1月4日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0评论2023-02-09465

医疗器械的常见故障与维护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如何确保医疗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众所周知,医疗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离不开先进的医疗器械,因此,科学、合理的应用医疗器械,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各医疗卫生单位对其给予高度重视。1 、我国医疗器械现状及原因分

0评论2023-02-09460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注意的6大问题
随着全国《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的贯彻实施,医疗器械行业正面临着大洗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被检查的医疗器械企业超过2万家,而其中被责令整改、罚款、停产、注销生产许可的医疗器械企业远超5千家,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监管层面的高度重视,也暴露出了医疗器械企业的众多弊端和问题。在例行检查、跟

0评论2023-02-0940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自21世纪起,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同时,人们对品质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包括健康意识也随之增强,推动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4至2018年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高速发展态势,预计2022年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0亿元。那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有哪三方面问题?未来向何方发展?截至目前,就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中国

0评论2023-02-09444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出问题谁负责?
在医疗机构向患者出售药物或者医疗器械时,应视为医疗机构扮演了产品销售者的角色。根据《产品质量法》43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像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当然,应当说明的是,在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中,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有关责任的承

0评论2023-02-09395

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与质量事故、医疗事故的区别(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是由于产品的设计缺陷、已经注册审核的使用说明书不准确或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但其产品的质量是合格的。(2)医疗器械质量事故主

0评论2023-02-09357

如何解决医疗器械销售过程中的难题
医疗器械销售企业还面临很多问题,想要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并非易事,还需要专业的销售解决方案,百会在医疗器械行业大发展之际找到商机,致力于为销售企业提供应对销售难题的解决方案,百会对医疗器械在销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企业可以正视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业绩的提升。医疗器械销售企业面

0评论2023-02-0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