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百万年薪VS艰难维生,中美房产经纪行业差异有多大?

2016-07-09 17:448670

随着《不二情书》的热映,吴秀波饰演的“洛杉矶资深房产经纪人”一角激发了很多人对美国房产经纪人的兴趣。跑车和豪宅都是真的么?国外的房产经纪人和国内的中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从单边代理到双边代理,与客户建立稳定的“信托”关系

早在美国六十年代,与国内相似,房屋交易过程中也是只有单边(卖方)经纪人,他们的任务是出去推销开发商的新房或受雇于房东,代表卖方的利益,这就使买方站在了非常不利的位子。后来,随着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保护法的健全与实施,美国逐渐形成了买卖双方都雇佣经纪人交易的制度来完善这个市场,并延续至今。据保守估计,美国大约有100万人从事房地产这一职业,美国的房地产交易85%是通过经纪人公司服务完成,房产经纪人在民众中是口碑较高的职业。

因此,在美国房产交易中,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开发商或卖家基本不直接与客户见面,房屋买卖交易完全通过房产经纪人公司和经纪人完成,经纪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客户和经纪人的关系是“信托“,而非国内的“商家与客户”,与律师可能更为接近。

这种双边代理带来的好处,就是买卖双方的地位更加平等,买方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而在国内,整个二手房依然是“卖方市场”,尤其在一线城市的热门区域,常常出现“一房难求”的窘状。因此,经纪公司为了获得优质的房源,其服务的导向不得不偏袒于卖家,甚至会出现和卖家一起违规操作的情况。而买家通常处于劣势,除了承担转嫁的高佣金,还要独自承担一系列风险。

互联网时代,“买卖双方地位不对等”的矛盾变得突出,也出现了一些平台,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长期存在的居间逻辑。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房多多不久前推出的“四方场景”,也就是“双边服务”。由于房多多是“直买直卖”,没有经纪人参与,因此更考验平台的服务功能。于是房多多创建了“卖家顾问”、“买家顾问”两个角色,分别为买卖双方提供1对1的咨询服务。据了解,一旦买家用户第一次对在线房源的业主发出“直约”请求,就会有专属的服务顾问在线解答买家在找房、看房至交易过程中的所有疑问,并提醒、跟进和确认“直买直卖”的交易进程。虽然这个功能尚处于初步尝试阶段,还没有通过市场的检验,但也为二手房交易打开新的思路,为后来者提供了思考。

住房资源共享系统,提高佣金比例至6%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房地产经纪公司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经纪人数一般只有四五人,大多是夫妻店。为了做成规模,有些公司扩张业务,设立多家分店,互相之间开始有合作,共享房源。出于这种合作的需要,各个公司之间订立了一些简单的行业规范,那个时候就逐渐出现了所谓的住房资源共享系统。

住房资源共享系统的建立,首先提高了经纪公司的佣金比例。早年佣金一般在2%左右,原因是当时经纪公司提供的服务比较少,房源也比较少。共享系统出现之后,房源逐渐地增加,佣金比例也在不断地增加,如今已经高达6%。

同时,为了避免因为“垄断”被政府压制,全国中介公司达成默契,固定佣金的比率,也就是行业自律——无论在全国哪个地方,地产经纪都收取一个比较稳定的,大约是6%或者7%的佣金提成,这样做就构不成恶性垄断了。

数据显示,美国的房地产经纪人的平均年佣金收入是5万美元左右,其中,20%的经纪人收入会在10万美元以上,1%的经纪人会在20万美元以上,年收入在50万-100万美元佣金的经纪人也大有人在。

所以,波叔在《不二情书》里的豪华配置,不是剧情需要,而是一个经纪人的日常。

相比之下,国内经纪人的生活状况可谓每况愈下,佣金比例一再走低,目前仍然坚挺的是几个中介老大的2%,而一些中小中介早已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在1.5%左右。互联网中介出现后,因为没有门店运营的成本压力,佣金更是低至0.5%。

中介之间竞争的同时,还有一些单纯的交易平台,甚至没有佣金,仅收取少量的服务费,例如房多多的2999+0.3%的交易保障险。交易成本的一再压缩,更让中介的“高佣”成为泡影,人们更愿意选择效率高、费用低的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

严格业务考核,甚至要通过FBI调查

不同于国内的规模化管理,美国的房地产经纪公司是少而精的,提供专项服务,因此房地产经纪人的个人业务和能力要求非常出色,国家对房地产经纪人员执照的核发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设有严格的考试。

各州略有不同,以德克萨斯州为例从事房地产这一工作之前,房产经纪人要学习完成6门学科,180小时的课堂学习。其中包括:现代房地产学,德州房地产法,代理法,合同法,房地产金融,以及相关法令颁布的合同。学校课堂完成后,经历4小时的全国和地区的考试合格,通过FBI的背景调查,签约经纪人公司才颁发执照。之后必须经过四年以上实践工作才可以获得Broker资格(独立经营的经纪人)。为保证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房地产经纪人员每年还必须参加考试接受再教育,执照每2年申请重新换发。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是一个极其重视记录的国家,如果因为违规而上记录会对日后产生难以抹煞的不良后果。

对于房地产经纪人来讲,违规操作,不仅会使自己失去这一职业,而且,在其他行业也会严格考核个人记录,并且把不良记录作为用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失去诚信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这种措施极大地促进了这个国家房地产行业的自律行为。

可见,美国房产中介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正规的行业体系,而我国二手房市场起步较晚,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尤其在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方面,依然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马千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1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医疗器械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二者的具体区别在哪?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软件包括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两大类。独立软件是指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附件的软件;软件组件则是指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部件、附件组成的软件。接下来我们就从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的特征入手,对二者间的区别进行梳理。独立软件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具有一个或多个医疗用途;2)无需医疗器械硬件即可完成预期用

0评论2023-10-19545

血常规检验总是存在干扰怎么办?别慌!这个指标可以判断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仅受到标本采集、性能及操作者个人因素影响外,同时与血液标本自身的干扰因素相关,诸如脂血、黄疸、溶血等因素。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有的时候只注意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值异常,而忽略了MCHC这个指标。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规则,MCHC≥参考范围上限20g/L时,需要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RBC凝集

0评论2023-03-18558

医疗器械常见问题解答
1、什么是医疗器械?根据国务院2000年1月4日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0评论2023-02-09465

医疗器械的常见故障与维护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如何确保医疗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众所周知,医疗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离不开先进的医疗器械,因此,科学、合理的应用医疗器械,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各医疗卫生单位对其给予高度重视。1 、我国医疗器械现状及原因分

0评论2023-02-09460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注意的6大问题
随着全国《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的贯彻实施,医疗器械行业正面临着大洗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被检查的医疗器械企业超过2万家,而其中被责令整改、罚款、停产、注销生产许可的医疗器械企业远超5千家,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监管层面的高度重视,也暴露出了医疗器械企业的众多弊端和问题。在例行检查、跟

0评论2023-02-0940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自21世纪起,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同时,人们对品质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包括健康意识也随之增强,推动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4至2018年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高速发展态势,预计2022年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0亿元。那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有哪三方面问题?未来向何方发展?截至目前,就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中国

0评论2023-02-09444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出问题谁负责?
在医疗机构向患者出售药物或者医疗器械时,应视为医疗机构扮演了产品销售者的角色。根据《产品质量法》43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像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当然,应当说明的是,在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中,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有关责任的承

0评论2023-02-09395

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与质量事故、医疗事故的区别(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是由于产品的设计缺陷、已经注册审核的使用说明书不准确或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但其产品的质量是合格的。(2)医疗器械质量事故主

0评论2023-02-09357

如何解决医疗器械销售过程中的难题
医疗器械销售企业还面临很多问题,想要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并非易事,还需要专业的销售解决方案,百会在医疗器械行业大发展之际找到商机,致力于为销售企业提供应对销售难题的解决方案,百会对医疗器械在销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企业可以正视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业绩的提升。医疗器械销售企业面

0评论2023-02-0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