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房地产怪相:救市、断供、房闹等充斥楼市

2014-08-22 10:591050

    8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房价环比齐跌,此前对于楼市是否出现“拐点”各执一词的经济学者终于形成一致的看法:中国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窗口已然打开,楼市“新常态”将随之显现。

    然而,自从楼市降温以来,“救市”、“断供”、“房闹”……种种噪声充斥楼市,事实上则是地方政府、炒房者等楼市“非常”利益群体的集体躁动,与之相比,本应是楼市“主角”的开发商与自住型购房者反而显得更为淡定和理性,而这种怪相折射出的,正是中国楼市的畸形及其病灶所在。

    “救市”之声再起地方政府蠢蠢欲动

    跌、跌、跌,房价持续下跌;松绑、松绑、松绑,长沙、佛山、哈尔滨……放开限购的城市不断增加。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突如其来的走势逆转令整个行业始料未及。去年末17个调控升级的一二线城市中,有11个城市今年成交降幅超过25%,受政策从紧影响显著。

    3月初两会提出的“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将成为今年中央政府对房地产政策取态的最好注解。面对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地方政府各类微调政策持续推进,主要从放松限购、限价,扩大购房资金支持及调整户籍政策等方面展开。而库存水平高低、市场供求情况成为分类调控的关键依据。

    而近期,全国各地放松房地产调控的消息频出,传递了地方政府强烈的救市信号。据不完全统计,执行限购政策的46个城市中已有37个城市推出限购松绑的措施,一些地方还出现了限贷“松绑”的信号。

    在广东,被誉为“广佛同城”中的佛山市率先放开限购。尽管广东称坚持一线城市不放松,但佛山楼市的放开事实上可以看做是广、深放开的前奏。而实际上,从今年5月开始,广州已悄悄进行多项“微调”措施,低调救市。在上海,有传言上海建行将放松限贷政策,尽管目前尚未证实,但业界认为这正是上海楼市蠢蠢欲动,欲以放松限贷来曲线救市的前奏。而北京也出现部分银行房贷“有条件松绑”的迹象。

    对众多城市陆续放开限购的态势,业内人士指出,需防止个别地区借自主调控之名突破政策底线,甚至从“因地制宜”变为“全面放开”。世邦魏理仕执行董事及中国区研究部主管陈仲伟提醒,由于对土地出让金依然存在高度依赖,地方政府面对房价跌幅扩大、楼市地市趋冷,会面临越来越大压力,“救市”动机会趋于强烈。

    房地产市场“松绑潮”来袭,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不少网民和专家认为,当前房地产调控正处于关键期,政府应妥善掌握好调控艺术和节奏,处理好地方经济与民生保障关系,合理引导预期,否则多年的调控努力会毁于一旦。

    “真正要避免的是定向宽松变成全面放松,目前一些企业和政府在不断吹风,鼓吹救市是提振经济、稳增长的不二选择,而一旦信贷放松,不仅导致前面一切努力功亏一篑,也会导致影子银行再次入市,后果不堪设想。”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说,要避免再出现2009年的房价报复性反弹,是否取消限购并不是关键,因为本轮房价调整的主要矛盾是供需市场的调节,除了北上广深等供需关系仍扭曲的城市,其余城市取消限购并不会导致“天塌下来”。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说,如实施分类调控政策,应从两点把握:重点考虑住房刚性需求群体,会否引起区域房价较大幅度波动。虽然地方有自主调控的权力,但不能把是否放松限购作为刺激楼市、谋求短经济增长的手段。

    世邦魏理仕杭州分公司董事总经理马英枢说:“如果让一些城市趁分类调控之机‘浑水摸鱼’,无底线地放开限购,这无异于让已经离场的投资客再度归来,激发投资投机性需求,这必然会导致新的问题。多个城市虽然出现库存压力,但让投资客回来买房消化库存有悖调控初衷,政府不应回头重走老路。”

    “断供”重现市场炒房者敲响警钟

    近期,浙江、江苏、福建等地陆续出现“断供弃房”案例。即购房者停止支付按揭贷款,将缩水房产甩给银行。记者调查发现,杭州出现“断供弃房”现象,主要是因为购房者资金供应吃紧,无法继续还贷,该现象多发于炒房者群体。

    浙江一家国有银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表示,炒房者受楼市持续下行影响,手持房产难变现而被“套牢”,资金吃紧情况比较普遍,当无力还贷而又“出货”无望时,他们只好承担赔本又赔息的风险。

    在房价同比连跌34个月的温州,目前按揭贷款中出现“弃房”的案例41起,而商品房抵押贷款(炒房者)“弃房”案例达近千起。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没有证据显示“断供弃房”有进一步蔓延之势,但随着楼市持续下行,尤其是在一些遭遇楼盘“爆炒”的区域,无力还贷导致“断供弃房”现象很可能增多。

    快房网首席评论员程伟明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断供”是原因,“弃房”是结果。这说明在楼市下行期间,原本被当成“优质资产”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可能暗含着未被注意到的风险。

    据分析,部分区域房价回落明显,影响了投资者的还贷意愿。此前一些商业银行对购房者信贷资格审核不严,甚至默许其收入状况造假,以及评估注水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掩盖了购房者真实的信贷能力。

    杭州一家股份银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表示,在房价上涨期,个人无力还款可通过出售房屋来缓解压力,而在楼市掉头向下情况下,一旦无力还款,房子难以出手,即使出手也会缩水,其投资风险开始凸显。业内人士认为,“断供弃房”现象给投资者特别是炒房者敲响了警钟。

    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虽然房产目前依然是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的贷款品种,但“弃房”已使“信用裂痕”显现,银行一旦成为“房东”,拥有账面资产却无法转换为现金,将会波及整个信贷市场。

    一位金融监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断供弃房”会增加金融系统房贷坏账风险,“银行信贷质量跟房地产信贷质量高度正相关,商业银行今后可能不再把房贷当作优质贷款了。”

    虽然目前尚无更多事实表明“断供弃房”将成普遍现象,但银行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逾期率和逾期额在上升,下半年要重点防控此类风险。多家银行的授信管理部门已明确表示将加强监控、严格审批房贷申请。

    这一趋势无疑是对寄望于“松贷”救市的地方政府的重大打击,同时也可能误伤刚需购房者。穆迪分析师梁镇邦表示:“除非银行信贷供应量增加和按揭贷款利率下降,否则,即使部分城市取消了限购政策,也不太可能刺激需求大幅增加。”

    记者在上海走访多家银行发现,当前银行吸纳存款的成本居高不下,房贷的存贷差较小,所以额度依然吃紧。

上一页12下一页在本页显示剩余内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国.家药监局:5款IVD产品被注销!
3月13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注销免疫层析分析仪等5个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公告》。全文如下。国.家药监局关于注销免疫层析分析仪等5个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公告(2023年第26号)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根据企业申请,现注销积水医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5个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一、 免

0评论2023-03-18499

全国人大代表:健全二手医疗器械流通市场保障体系
来源:经济观察网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提交了四份建议,其中一份关于逐步健全已使用医疗器械流通市场保障体系。在2023年两会建议的起草过程中,于旭波便已经围绕医疗业务,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展开调研。他发现,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深入推行,各级医疗机构对医疗

0评论2023-03-18478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在京召开
2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届分类技术委员会工作,审议了新修订的《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工作规则》,研讨了第二届分类技术委员会工作思路。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分类管理是医疗器械科学监管的基础、核心和关键,是

0评论2023-03-17474

国家医保局: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
3月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按照 “一品一策”的原则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  通知要求,按照 “一品一策”的原则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做好脊柱类耗材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执行,参照人工关节置换手

0评论2023-03-11469

国家七部门:今年起,医疗器械产业全面升级
2023年,ChatGPT一炮而红,人工智能渐入崛起期。智能化不再只是锦上添花的噱头,在各行业穿越低谷期之时,医疗器械产业也正在插上智能化的翅膀,蓄势起飞。01医疗设备智能化,全面升级2月23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

0评论2023-03-10462

《2023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发布!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标准
2023年2月21日,国家标准委官网发布《2023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和国家标准样品重点立项领域,对申报要求和材料做了具体要求,其中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标准,值得重点关注。官网通知全文链接如下,感兴趣的读者可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打开:http://www.sac.gov.cn/xw/sy

0评论2023-03-10477

第十三届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会议在福州召开
3月2日,由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会议(CIMDR)在福州市开幕。福建省副省长常斌致欢迎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徐景和指出,国家药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贯彻习近平总

0评论2023-03-03418

财政部616亿提前下达!67万基层医院启动新一轮设备采购潮!
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

0评论2023-03-03396

7个医疗器械主动召回,涉迈柯唯、雅培、美敦力等,中国境内不受影响
1月31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7条医疗器械产品召回公告,包括麻醉机、自动缝合器线匣、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试剂盒、植入式脑部神经刺激器、导引鞘管、医用物理升温仪,涉及迈柯唯、雅培、美敦力、柯惠等公司。不过,这些医疗器械均在境外召回,中国产品不受影响或未进入国内。迈柯唯3款迈柯唯(上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报告,

0评论2023-02-11406